2006-07-25

從解散派系一案看黨中央的眼翳病

解散派系的問題不能單純的看成是黨內反省、或是新系非新系的鬥爭。要求解散派系,是一個矛盾發生的徵兆。政黨和派系都有政治甄補、人才訓練、議題凝聚、宣傳組織的功能。一旦民進黨的政治功能不斷萎縮、新潮流的政治功能不斷增強,這兩個組織體的矛盾就必然發生。所以,檢討新潮流的同時,必須同時檢討為何民進黨的政治功能會發生問題。這點,是黨中央要去自我反省的。民進黨中央為何為弱勢到今天這種地步?除了各權力菁英的外部擠壓之外、內部的長期工程為何一再被荒廢、既有的功能為何一再萎縮?

林佳龍等人在黨代表大會前夕提出的聯合聲明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感嘆的不是他們的回應內容,而是他們的姿態。基層綠六組早在五月底時對黨內提出批判,所有擁有權力的黨公職其實都是被批判的對象,卻不見林佳龍的完整回應與溝通;今天林佳龍反過來從「被批判的位置」站到「批判的位置」,這是令人驚訝的。這是高姿態(不願與基層溝通聯繫)和投機(站到政治正確的位置)的混合。還不論黨中央高官等人之前企圖開除數位資深事務黨工。林佳龍除了薪水以外,他的黨齡和為黨的貢獻,能比得上這些長期忠誠付出的黨工嗎?

再回來談派系。今天蔡煌瑯鼓勵派系轉型成智庫。這裡有一個問題是:智庫形式算不算是派系?「台灣智庫」算不算是一個派系?黨中央一級主管裡面有多少人還是台灣智庫的執委?這樣這些黨公職有沒有違反解散派系的精神?

民進黨應該認清投機主義份子對制度的戕害。這種戕害比派系更是可怕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