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社會黨面對的兩個門檻-綠黨障礙與泛紫障礙
目前分析第三社會黨的未來,尚言之過早。理應等到她的政綱(理念、意識型態、政策立場)和黨章(政治領導權的組成與決策機制的設計)出爐,才能做出更完整的理解。但是,這個以民進黨青年出身組成為骨幹的政黨,是否會是脫胎自民進黨的布爾什維克?答案是不會。第一、民進黨不會因為第三社會黨的出現而被取代。第二、骨幹份子以他們特殊的資歷人脈經驗理想,都無力改革民進黨,何以能改革社會?
雖然她的政綱與黨章還沒出爐,這個被其骨幹份子宣稱為「菁英政黨」、要做「國會關鍵少數」的政黨,其實已透露出其對台灣政治設想的邏輯。第一、作為一個「菁英政黨」,意味著這個團體並不走群眾路線。菁英(是誰?)先於基層運動的存在,他們的「代表性」就不會是基於基層運動由下而上的授權,菁英身份只是經過參照社會價值氛圍的自我認定。第二、不走群眾路線必然以走議會路線為優先,這由他們先推出內閣制而不是其他理念可以看出。走議會路線沒有什麼錯誤,但是要做「國會關鍵少數」,就意味著想要運用少數力量在藍綠之間作政治槓桿操作。這是純粹政治權力的問題。這也沒有什麼錯,但是不以經營選區為基本任務,不以國會多數為最後宗旨,權力先行、理念後行的鋪陳,就少了那麼一點感動人的正直。然而,儘管如此,以目前民進黨當權派的迂腐狀況,第三社會黨的出現還是令人期待。
不過第三社會黨還是會面臨到兩個門檻。兩個既有(曾有)的第三勢力設定下的標準要跨越。第一個要跨越的標準是「綠黨障礙」。姑且不論綠黨長期累積的組織能力、人才實力、議題能力,綠黨在宣傳理念的表現上,在去年選舉後,已經設定了一個標準。綠黨的主張在媒體與網路世界,感動了不少非綠黨的寫手。這是宣傳上的一大突破。重點不是綠黨的宣傳效果本身對選舉的影響,而是他們的主張能夠迅速得到的認同,進而擴散。第三社會黨是否能,如同綠黨去年選舉時,感動搖筆桿者主動投入政治宣傳,值得觀察。如果這點做不到,第三社會黨是不會超越綠黨的(注意,綠黨也是第三勢力);如果這點做不到,如何能感動其他政治參與較不積極的公民?光是賭爛是不夠的。
第二個要跨越的標準,姑且稱為「泛紫障礙」。泛紫的組織決策模式,有點類似團體黨員模式。亦即一個政治團體裡面,有個人黨員、團體黨員。最好的例子或許是英國工黨(工黨的執委會裡面有國會議員、選區黨員、也有團體黨員)。理想上,在決策過程中,團體黨員可以透過政黨平台把各自關注的社會議題推到政治議程裡,而不是端視領導階層個人政客的青睞與恩給。這樣的平台,可以給團體黨員在某些特定議題範圍上一種特殊的否決權,避免個人「菁英」政客,因為純粹政治計算(比方說總預算綁中選會),而出賣或妥協掉基本價值。這是共識決的設計。或是,在某些特定議題範圍內,給團體黨員加權的投票實力。這是多數決的修正設計。之所以稱為「泛紫障礙」,就在於第三社會黨有沒有辦法得到相當程度的基層團體支持。一方面要讓基層團體有一定的發聲管道和決策管道;一方面要尊重並維護基層團體的自主性,而不是當政治團體的附庸。這樣才有辦法讓第三社會黨與基層取得合作互信的關係。
從政治權力的爭奪來看,綠黨和泛紫都不能算是成功。但是在議題的被認同度(綠黨)和基層團體的結盟練習(泛紫),綠黨和泛紫已經設下了兩個標準。有了這兩個標準,綠黨和泛紫都尚未成功;沒有辦法達到這兩個標準(而且沒有像主要政黨類似的人力物力財力),第三社會黨如何能發展的比其他第三勢力前輩團體還成功?
「菁英」和「國會少數」是可以理解的的政治定位。但是除了國會加減法之外,綠黨和泛紫設下的第三勢力障礙,已經是微積分。期待第三社會黨的骨幹份子能夠從別人的經驗去學習,讓政治判斷更精密一點、並且做一個第三勢力組合的創新典範。成功必定能夠影響台灣政治,失敗也希望能刺激兩大政黨(尤其是民進黨)的改變。若要如此,真的要失敗地讓民進黨很有威脅感才行。而不是只期待選民在不分區欄裡面,分裂投票給第三社會黨。這個方式太卑微,傳達的訊息太薄弱、也不太正直。
1 則留言:
G點的性感丁字褲的吊帶襪的丁字褲的無線跳蛋的
角色扮演的跳蛋的情趣跳蛋的煙火的衣蝶的情趣按摩棒的
按摩棒的電動按摩棒的飛機杯的自慰套的自慰套的情趣內衣的
潤滑液的SM的內衣的性感內衣的自慰器的充氣娃娃的AV的情趣的情趣用品的
張貼留言